Tuesday, April 15, 2008

讓每個學生都去一次內地

讓每個學生都去一次內地 (星島) 04月 15日 星期二 06:30AM

(綜合報道)

本港連結內地海陸空交通發達,羅湖 更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過境口岸,當政府調查顯示,約半數被訪者在過去一段長時間都沒有去過內地,令人驚訝。有策略發展委員因而向政府獻計,推行「首次回鄉計畫」,作為國民教育一部分。

  在美國 ,很多夏威夷人一生都沒有踏足過北美洲土地;在中國,很多海南島人一生都沒有越過瓊州海峽;但這都沒有影響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原因是他們很實在地感受到自己植根的國土。港人要靠「內地遊」來培養國民意識,原因與本港的獨特歷史和政治環境分不開。


港人即中國人何必二分

  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內地大部分時間比香港封閉落後。由四十年代末期起,一批又一批人為了逃避內戰和歷次政治運動,移居本港。港英政府亦架設了有形無形的隔離屏障,不鼓勵公務員前往大陸。官民對內地都抱有不少負面印象,這種認知和感情上的隔閡,隨覑內地開放和經濟起飛,正逐步消除,但不徹底。至今還有調查港人身分認同的問卷,讓受訪者揀選「中國人」或「香港人」,其他地方會視這種分法很荒謬,因為兩者根本沒有矛盾,在本港卻成為國民認同的溫度計。

  百聞不如一見,親歷其境的感性認知,不但可以補書本和媒介提供知識的不足,還有助破除過去經歷和媒介過濾導致的成見。不少初返內地的港人,的確發現內地的生活環境和自己的想像非常不同。為了增進港人對國家的了解,鼓勵一些多年來未踏足深圳河以北的港人,到內地看看,值得推廣,但在落實時就要鎖定最佳對象。

資助窮學生擴闊眼界

  中央政策組 兩年前的調查,沒有問那些人長久沒有赴內地的原因。有些人可能純粹是以前去過大陸覺得「不好玩」,較為喜歡到海外遊山玩水。此外,經濟也不是大問題,今天不少住在元朗、屯門 、上水 、粉嶺 的綜援 戶和低收入階層,經常北上消費購物,單是去內地超級市場掃一輪日用品和食品蔬果,省回的錢已經可以彌補交通費有餘。

  為免公帑用不得其所,政府最好鎖定年輕一代為對象,以每名中學生至少去一次內地為目標。現時不少學校和志願團體都有搞內地興趣或遊學團,但限於接觸面或收費等問題,並非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

  不少中學一年至少有一次班際旅行,可以考慮把中一班際旅行擴展為內地一日遊或兩日遊,去動物園也好,去翠亨村孫中山 故居也好,由政府資助綜援和在職貧困家庭的學生,包食宿交通連回鄉證申請費用。對一些清貧學生,這可能是他們的首次離港旅遊,這個建議雖然或會惹起部分人反對,但無論是從國民教育角度,還是為了擴闊學生眼界,都值得考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