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又一年

愈來愈不愛倒數。

08年對於很多人來說很苦。
我倒覺得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順利

由很擔心很擔心到漸入佳景,也許有些時候是想得太多

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安排,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很被動
最好是,我開心你放心

有時有點累。
生活是這麼的複雜,
怎樣你也無法抺剎自己的過去

Sunday, December 28, 2008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Formosa計劃














有好多心心
想起也開心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08

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澳門之後

這一回
我又病了。


有一刻我覺得我不再可以站住
一直睡到睡死為止

什麼都想不到
個腦實的的

有什麼可以做
有什麼不可以做
有什麼應該做
有什麼不應該做


也許我真的是顛左
對不起。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某一段時間

我的確傷心了好一段時間
有點不好意思
很不自在

When I get that over, is over.

看到一本書,它說:

有時候,你要讓自己成為主角。
別害羞。

When the time comes, it come.


P.S: 後記﹣我的一個小心結,今天終於可以鬆開了一點。你真的不會明白。你的影響力是無限大的. Superman.
我也不明白。真是有點浮誇。但我想,現在的我真的比那天的快樂。
  常記得一句話:令人分手之後不斷回憶的,都是好情人。你好可能就是。只可惜,緣盡於時空的某點。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順流

不經意
踏上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我只是一粒微塵

又完成了一個功課
我在想:原來我都幾勤力

前天有機會跟阿姨講左兩句。
打聽打聽知道仲未物識到心水人選
老實我依然有十分莫明的恐懼
真係唔好問 我都解釋唔到
我擔心人家介不介意 又點

我只是一粒微塵
風一吹來 就看不見了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越級挑戰

我只是希望可以完成。

Sunday, October 05, 2008

小熊貓 翠翠

奧運熊貓翠翠 成功灌腸通便 近日悶悶不樂 精神不佳
(明報)9月24日 星期三 05:05


【明報專訊】奧運結束了,但從四川運到北京的8隻「奧運熊貓」還留在北京動物園,其中最受歡迎的美女「翠翠」卻悶悶不樂,不肯吃竹,精神亦欠佳。專家診斷牠患上腸梗阻,最終要為她做灌腸治療。翠翠在8隻熊貓中體質最差,亦與飼養員最親近。

不肯吃竹 經常擦屁股

綜合四川媒體報道,北京動物員大熊貓館的飼養員早前發現翠翠行為異常,不肯吃竹子,經常摩擦屁股,整天無精打彩。飼養員遂打電話向獸醫求助,檢查後發現,翠翠患上了腸梗阻,是由飼料粗纖維過多、腸道功能紊亂等引起。翠翠經過腹部按摩、用潤滑劑、刺激肛門等療法,仍然不見效;專家最後只能用灌腸療法,生性溫馴的翠翠並無反抗,最終成功通便。

隔離特別照顧 餵蜂蜜窩頭

據與翠翠最親的飼養員高強說,翠翠在8隻「奧運熊貓」中體質最差,經常生病,現時要將她特別放養於一個小運動場,每天有專人陪她玩耍、做運動,增強體質,並餵食帶有蜂蜜的窩頭(用粗糧製成、類似饅頭的食品)。

翠翠在2006年8月出生於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現時相當於人類的八九歲,是最可愛活潑的時期。她在2007年4月患過一次大病,兩天沒有進食,並排出番茄樣大便,被送到四川水電十局醫院搶救。醫院出動專家組為其會診,並進行胃鏡、心電監護後,翠翠終在4日後出院。

在2008年3月的互聯網「你最希望進京的大熊貓」評選中,翠翠以最高票數當選「奧運熊貓」,地震之後的5月24日,翠翠與其他7隻熊貓提前從四川轉移到北京。翠翠與其他7隻熊貓提前從四川轉移到北京。

Saturday, October 04, 2008

奶茶














想念茶餐廳的奶茶。

這杯稀世珍品 
若你每天都習以為常的呷著
卻忘掉了這世上
原來只有在彈丸之地才 隨手可得

被幸褔包圍 
自然少了那種缺憾帶來的認知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關於我對坦白的解釋

坦白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對自己不夠坦白。

我知道不是什麼時候都適合暢所慾言,為所慾為,
只是刻意裝出另一個自己,的確可怕,的確可恨。

我經常在留意自己有沒有神經質地角色分裂。

我想講。
我雖然有點怕,但也嘗試提出半點勇氣來給自己了解真正的怎樣的。

我亦不是你們口中的隨心所慾,大刀闊斧

我拖泥帶水的,
即使是離開一份令人太不如意的工作也要找一億個解釋
找所有人來為我的坦白作證

其實,都是解釋給自己知道,以為自己做了一個很深思熟慮的決定。

很傻。

這個半年,路走得特別累。
只知道要靠東北偏北行,手裡卻沒有指南針。
擔心也擔不了那麼多。

Evil Vs Innocent  ☃™

我從來都是麻麻煩煩的喜歡咬文嚼字
很介意人們混淆用字
邪惡怎可能是單純的相反詞

解釋是﹣ 當你愈接近邪惡 
你的單純細胞就會逐漸死亡

但原來
現實歸現實

仔細想一想, 
什麼才算得上真正的邪惡?

難道邪惡的人就不再單純?
單純的人內心就像綿羊一樣純?
如果世上只有黑白兩面,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但願我的內心比你想像的邪惡,
只是我另一面的單純善良,把一切你所衡量的邪惡,
都抑制住,
有需要時,隨時爆發。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毒奶

在媽媽聲的底下
你可有想過
國內是絕少﹣機乎無咩進口貨
就算有都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

沒有蒙牛沒有伊利
連最難飲的光明都出事

你可會知道是 無得揀 無得揀 無得揀

好在
我地仲有Dairy Farm
同澳洲牛奶公司。嘩哈

蘇州屎

當你在幫別人擦屁股的時候,
人家在也擦你的。

Tuesday, September 09, 2008

難過

為什麼我居然感覺到
心裡很難過

你我都有難過的時候
不必向人傾訴
或不能向人傾訴

講完其他人都沒有同感
也不了解

AI
好矛盾
我今年的生日願望是日日有工開

但原來真是和開不開工無關。

Saturday, August 30, 2008

謝謝爸媽

想起 最開心的生日會




永遠無憂無慮是最快樂的。

謝謝爸媽
謝謝姐姐
謝謝最疼我的嫲
和 細細粒的你。
妹妹,我們很多年沒一起過生日了。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The Ultimate To Do List BEFORE 30

From Miami INK- Ami's choice

Ami James counts down 30 of the most mind-blowing experiences the world has to offer. These are the ultimate things to do while you're still young enough to do them and get away with it!

30. GET A TATTOO — Ami offers the following three rules for getting a tattoo.

***1. Make sure that whatever you’re going to get tattooed is something that you put a lot of thought into.

***2. It's one thing to get your kid’s name tattooed, but remember tattoos last a lot longer than romance.

***3. Don’t get tattooed for anyone else, get tattooed for you.

29.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28. RIDE A ROLLERCOASTER — Ami recommends the following coasters to try:

For loops, try the Colossus at Thorpe Park, England. The Colossus has an awesome 10 loops in its tail.

For speed, the Kingda Ka at Six Flags Great Adventure in New Jersey is the world’s fastest and tallest roller coaster.

27. PAY TRIBUTE TO THE GODS OF ROCK AND ROLL — If you love music or just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greats, then take a pilgrimage to the places where their presence can still be felt.

Places to visit:
Kurt Cobain’s house in Seattle, Wash.
Jim Morrison’s grave in Paris
John Lennon’s memorial at Strawberry Fields in New York
Joshua Trees in Nevada desert (made famous by U2)
The Abbey Road crossroads in London

26. BUY THE HOUSE A ROUND

25. TRY THE FINER THINGS IN LIFE — Live it up by ordering a Magie Noir cocktail. This ultimate treat is made by the mixologists at London’s Umbaba bar. With a shot of Hennessy aged cognac, a measure of Dom Perignon vintage champagne, and a dash of Crème de Mure, the Magie Noir is officially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ocktail at $620.

24. LEARN TO DANCE

23. JUMP — At 216 meters off the ground, the Bloukrans Bridge bungee jump in South Africa is the highest bungee jump in the world.

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safer that still packs an adrenaline punch, try Scad Diving — it’s the only way to jump 150 feet with no ropes or parachutes to protect your fall.

22. BE NICE

21. DRIVE YOUR DREAM CAR

20. VEGAS — Everyone should hit Vegas at least once before they turn 30.


19. ROCK ‘TIL YOU DROP — The music that you love during your younger years is the music that you’ll love forever. Crowd Surfing is a great way to share your love with the rest of the crowd. It’s also a great way to get the best view of your favorite band.

18. COME FACE TO FACE WITH MOTHER NATURE — It’s dangerous, risky, and sometimes deadly but if you want to look Mother Nature straight in the eye, then storm chasing has got to be on the list.

Tornado Alley, located on the Great Plains stretching from central Texas to the Canadian border, sees most of the high-speed wind action. To be successful, go in late summer.

17. VISIT FAMOUS FICTIONAL LOCATIONS OR CELEBRITY WATCH — Grab a cup of coffee in Tom’s Restaurant, the place made famous by Seinfeld. Or, go to Mann’s Chinese Theatre in Hollywood, wait in line at a premiere and have your autograph book ready.

16. BUY YOUR FAVORITE ARCADE GAME

15. LEARN HOW TO COOK

14. TAKE A ROAD TRIP — The road trip is the only way to really experience all that our vast country has to offer. Try one of these routes the next time you're in the mood for wide, open spaces.

Border to Border
From North to South, Highway 93 will take you from the Columbia Icefields all the way to Arizona. On this trip, don’t miss the Neon Museum Boneyard outside Vegas.

Coast to Coast
US–50 will take anyone brave enough to attempt this 3,200 mile monster road trip right across the country from East to West. After that humungous drive, de-stress and wind down with Grateful Dead fans in San Francisco’s hippy Haight neighborhood.

Or, try driving from Chicago to Los Angeles on America's famous Route 66. For neon lights, an overload of classic Americana, and a whole heap of trucks and trailers go for Route 66.

13. BECOME A WINE BUFF — Here are Ami's three rules to ordering wine:

***1. Your wine should normally match your meal. Remember, white goes with light. This means if you’re eating light flavors like chicken or fish, go for the white wine. Red goes with dark, so always pair red wine with red meat and highly spiced foods.

***2. Get the right temperature. Keep white wine in the refrigerator and keep red wine at room temperature. Pink wine should be cold and sparkling wine even colder.

***3. Like what you drink and drink what you like.

12. AVOID LOOKING OLD — Ami suggests the following tips for keeping that youthful glow.

***1. Plenty of water inside and outside.

***2. For men, keep your weapons sharp and clean. A blunt razor will rip clumps of skin off your face and speed up the aging process.

***3. Give your skin regular pampering.

11. PARTY WITH THE BEST IN THE WORLD — Want to really party? Try one of these locations picked by Ami:

Ibiza, Spain (Oh- This is RECOMMEND by FAN! He went there 28 years ago- he said.)
Oktoberfest in Munich, Germany
Carnival in Rio, Brazil
Miami, USA


10. EAT SOMETHING CRAZY

9. MASTER THE WEDDING TOAST — Chances are you will be asked to give a wedding toast before you turn 30, but make sure you've actually mastered it before the big event. Use Ami's tips as a guide.

*** 1. The Vegas rule (what happens in Vegas, stays in Vegas) applies everywhere — especially in a wedding toast! No one
wants to hear your old college stories when the focus should be on the happy couple. Edit yourself.
*** 2. Keep it short and sweet no matter how much history there is between friends.

8. PUSH YOUR LIMITS.

7. PLAY HOOKY AND DO SOMETHING FUN

6. SINK OR SWIM — Get up close and personal with the largest, most deadly, most intelligent, and the most colorful creatures in the sea. Ami suggests the following locations:

The Great Barrier Reef located off the Queensland, Australia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ral reef and considered one of the seven modern 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 Covering an area of 23,200 square kilometers — that makes it about half the size of Texas — the Great Barrier Reef is home to more than 1,500 species of fish.

There are less than a handful of locations in the world where you can swim with whale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cific Ocean is the island of Vava’u in Tonga, where whales teach their newborn calves the ways of the ocean. This is a perfect place to come face-to-face with a 40-ton mother and her baby.

Cage diving in waters populated by the most deadly predator in the ocean is an experience every underwater explorer should have. Despite their fearsome reputation Great White Sharks can be shy and are difficult to find in the wild. So head for the waters around Dyer Island near Cape Town, South Africa for some guaranteed Great White action.

5. BACKPACK — Traveling the world, broadening your mind, and generally having the best holiday of your life is what backpacking is all about. Check out some of Ami's favorite spots.

Cambodia — home of empty beaches, huge rivers, dense forests, and most famously the Ancient Temples of Angkor Wat. Mysterious and amazing these temples were only recently rescued from the jungle that had grown over them.

Peru — The best reason to travel to Peru is to make like the Inca and visit their legendary 600 year old city of Machu Picchu.

China — Built nearly 2,000 years ago and stretching for 6,400 kilometer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remains a construction marvel today.

India — You can’t claim to have visited India properly without setting eyes on the Taj Mahal. Come at sunset to see the white marble slowly turn from gold, to pink, then red, and finally blue. Everyone should find the time at some point to throw a few things in a bag and see the world.

4. DESTROY SOMETHING BIG WITHOUT HURTING ANYONE

3. QUIT A JOB YOU HATE

2. PUSH YOURSELF — Test yourself by entering one of these world famous competitions:

The London marathon is the largest modern race in the world, so join the 40,000 other runners and see if you can go the 26.2 mile distance.

If a regular marathon seems pretty tame, why not really push yourself and take part in the annual Iron Man competition. Wannabe Iron Men start off with a 2.4 mile swim, followed by a 112 mile bike race, and then they finish off with a full marathon.

Today the really hardcore competitors are turning to Ultra Marathons to get their kicks. In Ultra Marathons runners compete over distances of 50 or 100 miles. The Marathon Des Sables is the most challenging event in the world. Competitors run six marathons in six days through the scorching Sahara desert.

1. FIGURE OUT HOW TO GROW UP, NOT OLD — Each day should be an adventure where you do something different, learn something new and experience anything life throws at you.

Monday, August 18, 2008

Saturday, August 16, 2008

Roller

見到徐丹在看下載版的木乃伊|||
差不多到尾
當然很興奮地 各自找一下自己個名
我好記得是在差不多兩分半鐘左右

等著,
當我們在討論為何盜錄版有完全唔手震的完整版end roller
係電腦可以將我地個得百分之一秒screen time的大名freeze住。

等來等去,
覺得唔係好對路既時候,

個roller完了。

但是﹣ 明明在戲院看是見到的,
而且仲有好多動畫
唔係黑底白字。

再睇多一次。

咦?  點解無左Brendan Fraser個名既?
咦?  點解一個識既人名都無既?
咦?  點解有NYPD COP#1,#2,#3????


. . .呆左
唔係係第二條片copy過來咁柒呀????

Monday, August 11, 2008

去年的我

找著找著
原來 我忘記了
在很冷很冷 很曬很曬的正午
跟這群村民 在等車落山的時候
拍過這樣的一張

























很迷的時候
嘗試跟著痕跡找回起點

摸著石頭過河

你說是剛剛起步
就彿彷過了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

又睡不著了

Sunday, August 10, 2008

A Review of me

我實在不夠硬淨
太多聲音 夠混亂

一直在跑 
拼命逃跑 卻樂此不疲

我 仍然是十分嬲自己
沒有人可以理解這個狀況是多麼的怪異

仍舊是在跟內在的那個我在打仗
只想安靜一下

為什麼我要親手心裡一直珍愛的自己一手擊倒
還是那個舊我經己毫無價值

What am i looking for?

Laundry

每周二至三次

過完一浸
踏完之後
記住落柔順

再過多一次水

之後掛上架
記住一定唔可以扭
捏埋揸兩下都得既

等水慢慢滴滴滴落緊
乾到咁上下 就拎去晒下
羅三話 咁會件衫會健康點

到乾透 硬哂 咪收番落黎摺好
收埋一邊

我記性咁差
咁咪搵本簿 雜底佢咯。

Saturday, August 09, 2008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江先生 一定很開心了

全球同步上映的中美合拍影片《木乃伊3》, 首周末在美国以外的27个国家、地区取得爆炸性6116万美金的票房成绩, 再加上美国本土的周末票房,全球首周末票房已轻松突破1亿美金。创造骄人成绩的《木乃伊3》同时也改写了环球影片在美国本土以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首周票房纪录,在强手如云的暑期档脱颖而出傲视群雄。

《木乃伊3》上周末成功席卷整个欧洲地区, 俄罗斯首周末收入1320万美金,西班牙首周末收入650万美金,并开一举创了俄罗斯、西班牙、乌克兰地区环球历史最高首周末票房记录。而在拉美八国,《木乃伊3》也成功登顶票房排行榜榜首,同样势不可当的创造了环球历史最高首周末票房纪录。亚洲地区,《木乃伊3》韩国首周末收入为1370万美金,拿下韩国2008年进口电影最佳首周末票房纪录。在泰国同样创造了2008年最佳首周末票房纪录,与此同时香港、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木乃伊3》也来势汹汹均打破当地首周末票房纪录。

纵观《木乃伊》系列电影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票房,相比第一集的首周末票房1670万美金,以及第二集首周末2150万美金的成绩,《木乃伊3》本次美国以外首周末票房势如破竹超过之前票房的60%,以惊人成绩重磅回归荧幕。相信《木乃伊3》如此狂飙的票房成绩将被永远的载入史册,成为环球公司史上辉煌的周末票房。

环球电影公司国际发行总裁大卫-柯斯表示,《木乃伊3》 创纪录的票房成绩表现出全球观众对这个系列电影的喜爱. 全球首周末就超越1亿美金, 说明《木乃伊3》在这个夏季完全可以比肩其他大片。环球电影公司目前非常满意首周末的表现,并希望随着更多地区开始发行这部电影,《木乃伊3》将会有更好更惊人的票房成绩。

未来6周内,《木乃伊3》将在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在内的38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发行放映。相信随着《木乃伊3》的上映,全球将刮起强劲的观影狂潮,《木乃伊3》定会带给我们更惊喜的票房成绩。

Sunday, July 27, 2008

李代桃僵

為的就是重整旗鼓

Sometimes Naive

被批評為sometimes naive
我不得不承認 我確實是


我確實是過於感情用事
確實是太過隨心而發


當yarning for growth的情緒主導
我不得不承認 我確實是
過於自卑 過於委曲

這些都是根據我的劇本進行

離開很易
回程的路卻十分漫長如果這條堆得滿滿的小徑仍然尚存

那麼
我確實是
要主動的
出擊一遍


天剛亮 
海藍色的觀塘繞道上
那半晌沈默
盈繞心中不散

Saturday, July 26, 2008

浮於水面

就是薄薄的一片
都透了底

彷彿一腳掉進了深淵 失足地掛個半圈

還以為盡頭到此一切將快完

西窗事發 突然
殺個措手不及

Thursday, July 17, 2008

我窮得有骨氣 幹愛幹的

不中彩票又何妨? /張宏艷

賦閒在家,可以思考重要的假設性問題。譬如: 中了彩票,鈔票多得用不完,怎麼辦好?


嗯,真好的題目。

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旅行、看書。學一直想學的東西,學溜冰、書法、做蛋糕。多花時間陪家人,
吃吃飯、看看電影、舉家泡在沙發看夜間電視劇。

工作絕對不可以辭,沒有工作太空虛了,更與社會脫節,非常可悲。要保持工作,做有趣的行業。

此外,當然要繼續寫作。腦子裏跳躍著天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呼吸每一口氣都生出連綿不絕的意念,恨不得全寫下來。

可是...

等等,何必等中彩票?

我不是正做著這些事嗎?

托骨折之福,每天陪伴家人。做著喜歡的工作,工餘埋頭寫作,也旅行、看書。學了溜冰、書法、做蛋糕...

不必中彩票,已經過著理想的生活!

想著想著,的確很阿Q精神,既然路邊的麻雀也不擔心生活,我又何必擔心呢?

Wednesday, July 09, 2008

氣急敗壞

這個詞語 很狼狽

Tuesday, July 08, 2008

臨海而游 

那天好天
臨海而游
美女一個都沒有
麻甩仔 特多






Sunday, July 06, 2008

成長是改變
改變是 不斷地反常態 不斷地犯規
直至你變為一個常態 一個規範
然後 又重新開始 改變改變改變 
一個一個的LOOP

直至你累你怕你老你不想改變
直至命運安排你有一個令你操手不及的

所以都話
Changing is always good- always make you prepare for the worst.

害怕改變
沒有提供一個充足的時間讓你了解
新機會的刺激 和無限可能

問題是﹣ 就是有些人,有些事永遠壓在你的心頭 永不消散
我想起你 但是絕對不會讓你知道
我想好像昔日 跟你無所不談 躺開剖白 
就是時空錯過 留下遺憾給我 

稱之為改變的疤痕
我那條深深的 仍然極具影響力

Friday, July 04, 2008

實在太型












好少睇網球
原來是這麼緊張的
打得漂亮

Tuesday, June 17, 2008

Apple's bait: Application developers swarm to iPhone

By John Boudreau
Mercury News Article Launched: 06/16/2008 01:32:33 AM PDT

Call it the iPhone economy.
Apple's soon-to-open online App Store has triggered a scramble among software developers to write business plans aimed at making money off Apple's iPhone, a mini-computer that doubles as a phone.
"I'm seeing an excitement among mobile developers that I've never seen before," said Sam Altman, chief executive and co-founder of Mountain View-based Loopt, a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People who said they'd never start a mobile (applications) company because they didn't want to rely on the carriers are now starting companies focused only on the iPhone."

Apple recently provided the tools engineers need to create applications for its popular mobile device. The Cupertino company said some 250,000 iPhone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 have been downloaded. The App Store Web site, where applications will be sold or given away, is expected to launch soon, perhaps July 11 when the faster next-generation iPhone goes on sale.
Apple could be creating a billion-dollar industry built around the iPhone, said Piper Jaffray analyst Gene Munster. In a recent note to investors, Munster wrote that the App Store could create a $1 billion-plus iPhone ecosystem by the end of 2009.
Last week, 5,200 software developers packed San Francisco's Moscone Center for Apple's annual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For the first time, mobile software writers were invited. Apple offered a taste of the types of services iPhone owners could experience very soon, including near real-time updates and video from Major League Baseball, sophisticated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ing that allows people to find friends, and video games in which users play by tilting the iPhone.
Munster said the applications were "more powerful and attractive" than anything he'd seen on a mobile device before.
What excites many developers are the iPhone's capabilities and its "stable" software platform, which makes writing programs for it relatively easy and quick.

The iPhone "puts the Internet in your pocket, whether it's e-mail, whether it's Web browsing, whether's it's YouTube," Apple vice president Greg Joswiak said. "The entire Internet is in your pocket."

The iPhone's capabilities are sure to become even greater after Apple rolls out its newest version, dubbed 3G for "third generation," which company CEO Steve Jobs says will operate twice as fast as the inaugural device, released just a year ago.
Mobile phone operators and analysts say iPhone users have a huge appetite for data.

M:Metrics, a mobile research firm, reported in spring that 31 percent of iPhone owners watched mobile TV or video vs. a mere 4.6 percent market average. Fifty percent of iPhone users also reported using their gadget to access a social-networking site, about 12 times more than the industry average.
"We are going to see things that create totally new behavior, just like the Internet created usage patterns and behavior we hadn't seen before," said Matt Murphy, a partner with venture capital firm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Murphy manages a $100 million iFund that backs start-ups creating applications for the iPhone. So far, more than 2,000 business plans have been submitted, and three companies have been funded, he said, adding that more money could be added to the fund.

Apple's App Store is expected to be modeled after iTunes, the successful online outlet for digital music and video that helped make the iPod a must-have device. It launched an iPod accessories industry, from high-end speakers to fashionable cases. Apple has sold about 150 million iPods, while the iPhone, at about 6 million in sales, remains something of a novelty item.
"This is the iTunes Store for the iPhone," Munster said of the App Store. "If you build an application that is compelling, people will pay $10, $20 for it."

The iPhone just might be the device that finally kick-starts mobile phone advertis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said Ujjal Kohli, CEO of Rhythm NewMedia, a Mountain View start-up. Its mobile service, called vSnax, provides free video on a range of topics - including news, sports and weather - and attaches ads to them. IPhone users interested in an advertised product, such as an automobile, can press the screen and be directed to a dealer.

"The iPhone collapses time and space for advertising," Kohli said. "No other media has done this."

Another appealing aspect of Apple's iPhone offer is the company's fee structure, which allows developers to keep 70 percent of the revenue from their applications, said Daren Tsui, CEO and co-founder of mobile entertainment start-up mSpot in Palo Alto. When they sell applications through other devices, carriers demand 40 percent to 60 percent of the revenue, he said.
Still, Tsui said he'd like to see Apple's take drop 15 percent or 10 percent, which is what Japanese mobile carriers charge to encourage aggressive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Apple is still something of a minnow in the mobile phone market. Nokia sells more phones in a week than Apple sold in 10 months. Many analysts do not expect the company to dominate the mobile phone market the way its iPod owns the digital music player industry - at least not any time soon. Still, its move into the smart-phone market is forcing all the big players to rethink how their devices are designed.

Jobs announced last week Apple would lower the price for the latest iPhone model to $199 for its 8-gigabyte model. Analysts expect the company will have little trouble meeting its goal of selling 10 million iPhones this year. And Jobs said the device will be sold in 70 countrie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As more vendors gather around the iPhone, the more lucrative it becomes," said Richard Stern, senior vice president at SpinVox, which provides a program that allows people to read transcriptions of voice mail on mobile devices. "When 6 million people get the iPhone, it's worth 'X.' When 50 million people get them, it's a whole different situation."

周日話題﹕我的蘋果沉溺之路

(明報) 06月 15日 星期日 05:10AM


【明報專訊】今年Apple WWDC的Keynote演講過後(全寫是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網上熱話竟然跟Steve Jobs的健康狀攸關。6月9日的他在台上,顯然消瘦了,不及往年的神氣。Keynote演講有相當部分由他的副手負責也教人意外——每年這個WWDC的開幕詞,有非官方的別號叫「Stevenote」,本是這個演說家每年一度、為Apple新產品掀序幕的個人秀。
The Wall Street Journal率先報道,說Jobs曾有患癌的前科(早陣子Jobs還被揭發故意向董事局隱瞞病情),擔心這是舊患復發。Apple很快發表回應,說Jobs先生這幾星期受「普通病菌」(common bug)感染,正服用抗生素,但他堅持出席WWDC,並在6月9日主講Keynote,所以帶點疲態,但並非大問題。Steve Jobs貴為Apple的主席及CEO,他的健康狀會令網民、股民及Apple狂迷憂心忡忡。無他,大家明白,沒有了「Steve Jobs」的Apple,一定不會是現在的Apple。

如果你有看今年WWDC的演講,你會明白網民的憂慮不是沒道理的。Apple另外兩個出場的SVP一肥一瘦,也許都有美國 企業領導的隨和作風,但論領袖的魅力跟Jobs相去卻遠矣(Jobs其實還蠻俊俏的)。Steve Jobs自1997年回Apple後,先後推出了iPod、OSX作業系統、iMac以至iPhone等大受歡迎的產品,他有份成立的Pixar也開了動畫製作先河。Apple的產品設計出色、在個人電腦及數碼影音產業上獨佔鰲頭。Steve Jobs成功把Apple打造成一家最有型有款的電腦公司(他總說要有culture及taste),令競爭對手望其項背。很簡單,我可以坦白告訴你,我刻下正用Macbook寫作,而在我工作的當兒,筆記本電腦背面的Apple徽號,在暗黑中隱隱透發出教人迷的白色光芒。如果我在咖啡館,這團光已足以令我自豪。換了是ThinkPad或Dell的機器,我才不會這樣大言不慚。

就是酷

有人說機器是工具,是value-free的,只聽憑用家指使;Apple的產品卻一再說明,科技產品是真真正正的意識形態。Apple的一切都是跟形象消費有關的,用家或許喜歡它的運算速度或多媒體兼容,但同時也明白用Apple產品背後代表一大堆「時髦」、「酷」的價值。是的,我們都是為了別人投射的目光才購入Apple產品的(誰計較CPU是雙核心還是什麼?)。Apple產品的形象還經常出現在荷李活 電影中,不妨到Brandchannel.com找找看,Apple徽號出現率之高,僅次於福特汽車 及可口可樂 。遠的不說了,iPhone由去年至今一直強勢,至少兩套暑期美片可找到它:《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及《破天.荒》(The Happening)。前者故然是作為聲色犬馬的潮人符徵;後者可算軟性推銷iPhone的視像功能:畫面是iPhone屏幕大特寫,播放獅子吃人的畫面。Internet及YouTube 上隨時官能刺激,《破》告訴我們iPhone在災難中也可靠。

還有無數的美國電影中,有型有款的主角以Mac機上網、工作的鏡頭,這幾年連電影預告片都看到Apple的徽號。在我們周遭,Apple身影俯拾即是:日本 動畫Keroro喜愛高達模型,案頭則放了一座「台燈」型iMac;護膚品FANCL門市以白色機身的iMac襯托那一塵不染的店子;iCable推銷企業服務的電視廣告,最後顧客露出滿意表情,鏡頭瞥見他用的是Apple電腦。打開電腦雜誌,路由器、屏幕保護貼或充電器等廉價周邊產品印刷廣告,怎的也得配上一件Apple產品作點綴(為怕觸犯知識產權條例,廣告往往把Apple徽號抹掉)。連「乖」得很的港台 節目《閱讀解碼》,訪問深諳日語的潮人作家健吾,都曉得拍他用Macbook寫作的畫面。如果健吾用Asus的Eee PC創作,還能夠吸引港台攝影師的眼球,成為被電視影像represent的材料?

總之Apple產品就是「潮」、「酷斃」。這本來很諷刺,在生產線上大量複製的產品,談什麼unique或酷斃之有?另現在Apple產品的價格比起別的牌子產品,也稱不上最高階,一般用家早應付有餘。但事實卻證明,Apple這些大量生產、不算非常昂貴的產品滿足了一代又一代用家的欲望,我們甘於購置Apple的產品,希望成為某種形象(「年輕」、「闖蕩」、「朝氣」、「叛逆」……),以產品為自己代言。Apple銷售的形象那麼成功是怎樣得來的?或許可從Steve Jobs的身上找到一鱗半爪。

最佳代言

Steve Jobs的打扮,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改變。他頭髮半禿,近年他一直維持清爽的花白短髮,偶蓄鬚子,架上幼細的眼鏡,使年過五十的他一副智者的模樣。他在Apple的公開演說場合,從不見西裝及領帶,從不穿卡其褲及淺色襯衣這些典型的IT裝束,他甚至沒有外套。他永遠的形象,都是黑色長袖St.Croix樽領衛衣,Levi's 501牛仔褲及New Balance運動鞋,手上拿控制投影片的小遙控,跟素色的舞台設計、Mac簡約的風格配合得宜。作為一家擁有2萬多員工企業的CEO,看上去他很隨和很有品味,沒有老闆架子。Steve Jobs的演說不算聲情並茂,他的幽默感也不算很強,但說話跟圖片及demo的節拍總見精準,說服力強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Keynote演說,其實正是Apple旗下演說軟件「Keynote」最精彩的演示。提起「PowerPoint」,我會想起學校老師那些動畫亂飛、濫用廉價clip art的課堂投影片,十分壞品味。提起Keynote,我會想到Steve Jobs這個role model,他的decency就是Apple的最佳代言人。

X是PC Y是Mac

還是到了最近我才知道,有人把希拉里比喻作PC或Dell,而把奧巴馬 比喻為Mac。網上甚至有人惡搞1984年Apple仿拍奧威爾《1984》的經典廣告,以希拉里的特寫替代廣告中的「老大哥」造型,藉Apple當年廣告宣揚突破創新、不墨守成規的概念比作年輕可為的奧巴馬——惡搞廣告的最後標語是「And you'll see why 2008 won't be like 『1984』」,1984年共和黨的列根連任成功,並大比數跑贏民主黨 的蒙代爾(Walter Mondale),延續八十年代Reagan Era。有人說Steve Jobs是充滿創意及帶領潮流的嬉皮士,諷刺其貌不揚的Bill Gates為電車男。Apple近年的一系列廣告,也以把Mac及PC擬人化。在廣告全白的背景襯托下,PC是身穿啡色西裝、肚滿腸肥、拘謹及體弱多病的老套中年人,Mac則是一身casual wear、健康健談、滿不在乎的潮流青年Justin Long。

固然一定有人不滿這種二分,因為世上最少還有Linux這些開放資源的作業系統,不一定要像Mac及PC般不住的申請專利及大幅膨脹才能造福人群。但Mac及PC的二分是不是更便於我們這類不求甚解的人去認識世界?「秋天的童話」是PC,「我的最愛」是Mac?「John Woo」是PC,「Wong Kar Wai」是Mac?「許冠文」是PC,「周星馳 」是Mac?「Time」是PC,「Monocle」是Mac?「馬德鐘 」是PC,「馬國明 」是Mac?「陳慧嫻 」是PC,「王菀之 」是Mac?「Harrison Ford」是PC,「Robert Downey Jr.」是Mac?「Hotmail」是PC,「GMail」是Mac?「民主黨」是PC,「公民黨 」是Mac?「林瑞麟 」是PC,「陳智遠」是Mac?「香港仔魚蛋」是PC,「長洲 脆薯塔」是Mac?「仙跡岩」是PC,「輕鬆飲」是Mac?「六四 」是PC,「京奧」是Mac?「母語教學」是PC,「英中」、「英班」是Mac?「我的前半生」是PC,「我的低能之道」是Mac?「敬業樂業」是PC,「炒股炒樓」是Mac?「香港」是PC,「上海 」、「北京 」是Mac?如果世界就這麼簡單多美好,我們毫不猶疑已經可以take side。

慚愧

關於Apple或Mac,我是義無反顧的,由2002年開始喜歡這個蘋果咬一口的嘜頭。我也從來不justify這種喜好,不跟你來理性的,就是喜歡它夠「潮」、「酷」、(相對地)非主流,把產品弄到手便如願。消費主義嗎?我承認,家裏便有4台不同年代的iPod,有的可用有的已半死,早日淪為可怕的電子垃圾。至於iPhone,這還用說嗎?大學時期我向電腦及電郵說不,九十年代末我還一度蔑視手機的存在。今天我拿可能是世上最advanced的手機之一,時時刻刻在檢查電郵,閱讀Digg.com最人氣的文章,更新facebook及twitter的狀態,聽聽「何超」的新碟,以Google Map找出上環生記粥品專家的準確位置(蔡瀾節目剛介紹),在地鐵 車廂重溫基阿魯斯達米的地震電影《春風吹又生》,為月底的放映準備……

我當然喜歡那部警世良言短片The Story of Stuff,遇上Born Lo這些對高科技嗤之以鼻的朋友又覺得分外慚愧。還是別往回看好了,不是說嗎?各有前因莫羨人。

Monday, June 16, 2008

Twice as fast at half the price- HKD1550




麻煩個D用緊2G的人,趁有價就快點放左部機

好事近

精力充沛
心情愉快
樂天知命
祝君早安

Saturday, June 14, 2008

也許 我由今天開始要多說感謝的說話

谷底從未最差
當你忙於埋怨ABCD怎麼會變成這樣我沒有做錯是你搞錯了的時候
發現錯過太多

其實我 從未開口講過
在我心裡每天都暗暗罵你之時
真想 好好說句多謝

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

這幾天靜下來 好好想清楚餘下來的事
真是哪有一天不想你

Friday, May 30, 2008

好似好好睇好想睇﹣david fincher+spike jonze+tarsem singh

X
X
X
X
X

記起病到嘔的一天

十月某天
入夜後天氣十分冷
見到個moonbox突然記起病到嘔的一天
狂咳仲有點燒

Wednesday, May 28, 2008

Tuesday, May 27, 2008

Saturday, May 24, 2008

仙景

Blue Collar

如果唔係穿西裝穿Smart Casual穿工作服就唔似番完工
那些Work at home的人可以諗下Nude at home

對不起,我仍舊是爛達達
但我件Tee絕對不會比你件恤差

Monday, May 19, 2008

黑色三分鐘

肅立 響號
靜默的三分鐘的
變得特別的長
變得特別的黑

Friday, May 16, 2008

companion

you just cannot work alone.

Thursday, May 15, 2008

Tuesday, May 13, 2008

無聊小事痴孖筋

實在好火的我
實在無法控制那一團火 怒火

可能 只是非常小事
找個機會找個借口發難

近日 心情不佳 心緒不寧
對不起

心裡有鬼- LOL

撿澳洲神石留念疑中咒 遊客還石求安心 冒犯土著聖地艾爾斯岩 心生暗鬼怕禍及家人

(明報) 05月 13日 星期二 05:05AM

【明報專訊】孤零零矗立於荒野數千萬年、會隨不同時間及日照變色的澳洲中部地標艾爾斯岩( Ayers Rock),每年吸引數以十萬計遊客到訪。很多旅客讚嘆這個自然奇觀之餘,也會順手拾走幾塊岩石碎片作紀念。然而大批「順手牽羊」的遊客卻聲稱回家後即遇上噩運,結果要把石塊郵寄回澳洲才安心。

每年約有50萬遊客專程造訪澳洲著名的艾爾斯岩,儘管當局起多個明顯的標語要求人們不要爬到岩石上,指出這樣做等同踐踏土著的神聖之地。然而很多遊客都不理會,有的甚至把岩石碎片放進旅行袋帶回家留念。

當局每天收包裹 最大石塊重32公斤

負責管理艾雅斯岩的國家公園人員透露,當局每天都收到至少一份由世界不同地方寄來的包裹,內附大石的碎片及道歉信。當局表示,迄今收過的最大塊石頭重達32公斤,是航空公司寄艙行李的上限,寄件者是一對南澳洲的情侶;另有一塊9公斤的石塊則由德國寄來,不過大部分都只是細得可放入口袋的小碎片。西悉尼大學福克斯理博士說,很多寄回來的石塊只附上寫有「Sorry」的字條,但一些人則在信中講述他們把石頭拿回家後遭遇的倒楣事。

英遊客:取石後妻中風 接連行衰運

福氏分析了寄回石頭的理由,發現約有四分一人相信他們因拿走石頭而被「詛咒」,他們遭遇的不幸事件包括婚姻失敗、家人患病或離世。一名英國 遊客寫道:「在我把石頭拿回家前,我的人生一切都很好;但拿回家後,我的妻子便中風了,我的孩子們也遇上很多糟糕的事情,我們不停行衰運。」另外四分三的人則宣稱,回家後才理解到巨石在當地土著心目中所佔的重要精神和文化地位,希望將石塊歸還它原本的主人和所屬土地。福氏說:「有趣的是,很多人希望這些石頭回到它們應該屬於的地方。我們對土著的精神文化都不了解。我們碰到一些不太熟悉的事情時,通常會特別小心,我想他們大概是想﹕『如果我歸還石頭,對我來說有點保障』。」

獨立報/澳洲每日電訊報

Saturday, May 10, 2008

A final wrap

毋須迴避與歧視 正確認識同性戀
(明報) 05月 09日 星期五 05:05AM

【明報專訊】廣播事務管理局認為港台節目《鏗鏘集》一集有關同性戀的紀錄片《同志‧戀人》,有違「業務守則」,予以「強烈勸喻」,有同性戀者就此提請司法覆核,高院法官夏正民判決覆核得直,


推翻了廣管局的「裁決」。這次判決,並非同性戀或其支持者的勝利,而是捍衛言論自由的勝利和反對性傾向歧視的勝利。

《同志‧戀人》於去年7月播出後,引起廣泛討論,廣管局接到市民投訴,指內容「偏袒及宣揚同性戀」、「沒有提及同性戀的不良方面如愛滋病」等,廣管局基本上認同有關投訴,認為同性戀及同性婚姻合法化在社會極具爭議,故節目須遵守持平原則,但是節目只講及3名同性戀者的意見,故報道不公並鼓吹同性婚姻,節目亦不宜在合家歡時段播放,認為兒童可能不理解同性戀而受節目影響。廣管局以裁決後收到1777名市民去信支持,只收到781名市民的反對信,來印證裁決得到大多數市民支持。

廣管局勿以長官意志強加社會

廣管局的裁決受到輿論廣泛批評,專業團體香港電影導演會和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更聯合發表公開信,認為廣管局的裁決「缺乏常識、開明及包容精神」。事實上,廣管局的裁決顯示對同性戀的偏見和歧視,當然不能服人,而夏正民法官則是從法理角度推翻廣管局的裁決。

廣管局認為《同志.戀人》的處理手法不客觀、欠平衡,沒有另一邊聲音;對於廣管局要求所有時事節目均要「平衡報道」,要同時報道正反兩面的意見,夏正民表示驚訝,他認為有關「業務守則」並非所有議題均適用,例如關於禽流感或兒童奴隸的議題,他認為持平並非要報道兩方,而是要公平。此外夏正民認為《同志.戀人》只是探討人類的基本生存條件(human condition),節目中受訪者希望與伴侶有一段穩定及長期的關係,這是人類的渴求,因此判決指廣管局誤解對持平的看法,導致發出的強烈勸喻阻礙了言論空間。

夏正民所說的持平,一針見血,抓住了討論具爭議議題需要公正持平的精髓,而廣管局強要節目須有正反兩方意見才算持平,這是認知上的盲點,加上廣管局對《同志‧戀人》的批評,有歧視同性戀的意味,這種基於偏執而作出的裁決,顯示廣管局對於《同志‧戀人》的處理手法,反而是不夠持平了。

任何個人對於同性戀和同性婚姻,都可以一己好惡取態,但是廣管局作為一個擁有執行公權力的機構,絕對不應該企圖以長官意志強加於整體社會。廣管局諸公經此一役,日後處理涉及弱勢族群的社會議題,要以更廣闊和人文的角度去審視,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夏正民的裁決,認同廣管局以保護兒童為由,要求有關節目在非合家歡時間播放,是合法限制言論自由。這一點,我們有不同看法。廣管局的裁決,建基於認為同性戀是錯誤或比異性戀低一等,或是認為同性戀乃非法及危險,以致要將之與兒童及青少年隔離,這正是對性傾向的歧視,而《同志‧戀人》提出一些少數人面對的問題,以引導公消除歧視,這與政府一貫提出消除歧視、構建和諧社會,如出一轍。從這樣的角度而言,《同志‧戀人》適合在合家歡時間播出,因為可以在家庭成員之間誘發討論,建立正確的認知和態度。刻意把同性戀議題與兒童和青少年隔離,無必要、也不應該。

香港電台 有理有節

還有一點,香港電台對於高院的判決,只說將一如既往以嚴謹的專業精神提供服務及製作節目,並接受廣管局「業務守則」的規管,回應有理有節,分寸把持得當,值得一讚。

Wednesday, May 07, 2008

m3 poster

obviously, i have to put it here.
release in 1st aug?

Tuesday, April 15, 2008

讓每個學生都去一次內地

讓每個學生都去一次內地 (星島) 04月 15日 星期二 06:30AM

(綜合報道)

本港連結內地海陸空交通發達,羅湖 更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過境口岸,當政府調查顯示,約半數被訪者在過去一段長時間都沒有去過內地,令人驚訝。有策略發展委員因而向政府獻計,推行「首次回鄉計畫」,作為國民教育一部分。

  在美國 ,很多夏威夷人一生都沒有踏足過北美洲土地;在中國,很多海南島人一生都沒有越過瓊州海峽;但這都沒有影響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原因是他們很實在地感受到自己植根的國土。港人要靠「內地遊」來培養國民意識,原因與本港的獨特歷史和政治環境分不開。


港人即中國人何必二分

  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內地大部分時間比香港封閉落後。由四十年代末期起,一批又一批人為了逃避內戰和歷次政治運動,移居本港。港英政府亦架設了有形無形的隔離屏障,不鼓勵公務員前往大陸。官民對內地都抱有不少負面印象,這種認知和感情上的隔閡,隨覑內地開放和經濟起飛,正逐步消除,但不徹底。至今還有調查港人身分認同的問卷,讓受訪者揀選「中國人」或「香港人」,其他地方會視這種分法很荒謬,因為兩者根本沒有矛盾,在本港卻成為國民認同的溫度計。

  百聞不如一見,親歷其境的感性認知,不但可以補書本和媒介提供知識的不足,還有助破除過去經歷和媒介過濾導致的成見。不少初返內地的港人,的確發現內地的生活環境和自己的想像非常不同。為了增進港人對國家的了解,鼓勵一些多年來未踏足深圳河以北的港人,到內地看看,值得推廣,但在落實時就要鎖定最佳對象。

資助窮學生擴闊眼界

  中央政策組 兩年前的調查,沒有問那些人長久沒有赴內地的原因。有些人可能純粹是以前去過大陸覺得「不好玩」,較為喜歡到海外遊山玩水。此外,經濟也不是大問題,今天不少住在元朗、屯門 、上水 、粉嶺 的綜援 戶和低收入階層,經常北上消費購物,單是去內地超級市場掃一輪日用品和食品蔬果,省回的錢已經可以彌補交通費有餘。

  為免公帑用不得其所,政府最好鎖定年輕一代為對象,以每名中學生至少去一次內地為目標。現時不少學校和志願團體都有搞內地興趣或遊學團,但限於接觸面或收費等問題,並非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

  不少中學一年至少有一次班際旅行,可以考慮把中一班際旅行擴展為內地一日遊或兩日遊,去動物園也好,去翠亨村孫中山 故居也好,由政府資助綜援和在職貧困家庭的學生,包食宿交通連回鄉證申請費用。對一些清貧學生,這可能是他們的首次離港旅遊,這個建議雖然或會惹起部分人反對,但無論是從國民教育角度,還是為了擴闊學生眼界,都值得考慮。

的確令我不得不回應的一篇:

雅瑜,
你令我不得不立刻給你一個回應。
謝謝你問我 ﹣我是否仍然想回國內發展 這個問題。
請不要介意我轉貼你給我梁生篇文章。
__________


告訴你,我百份之一百深深愛香港這一個地方。我亦曾經好肯定自己死忠的程度是足以令我拒絕到海外留學或移居的可能性。

幸運地,我父媽那份中國心,由的出生以前就植根在我心裡面。出生於香港的他們早在七十年代初,大陸改革開放最初段常常回去旅行走走的那種人。那個時候,人民幣貶值厲害,什至是一舊舊磚頭地使用。什至,為家裡第一個小孩(我姐姐)改名的時候也取名「允思」,期望國家可以允許人民自由思想。(不過,因為姐姐是女孩所以之後用了「蘊詩」。)

在這個這樣的環境長大,我5歲時第一個愛上的偶像是蒙古大汗鐵木真。

對於我來說﹣ 香港人=中國人 是非常理所當然。

直至89年我在電視上看到有個老伯蓋國旗死了,然後爸爸和姐姐穿黑衣服去燭光會...,再然後,一家人禽禽青去申請BNO...我仍然有很深刻的印像。

仰慕是來自距離,恐懼是來自無知和偏見。

曾己何時,我兩上Carrie Li老師的英國文學堂時,她用了多過八十分鐘的時間預言我們將會跟中國大陸的人競爭,而且大部份人也會到國內工作云云。這句話,說了都應驗了。

幸運地,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把我一直的想法強化。
政治正確地,我會把中國大陸說為「國內」。中國大陸這四字,很香港的用法。
香港﹣我們成長的地方,我們深愛的香港,早就淪陷了,被世紀的旋渦巨輪捲走。


你去一趟上海,去一趟北京。看看我們是多麼的不合時宜。
是的,我們背負那個身世的重擔,多吃力。

那些什麼什麼Bullshit的政府高官,說上海還有排未可超香港。真氣頂!你試想一想,現在中國每一個年青人都往這個大城市去找機會,幾多個省幾多個市幾多城幾多個縣..一個香港算是什麼?我們是先頭部隊?還是井底之蛙?聰明的人才早都走了,

香港人早就不看自己的製作(還是看不起),我們留在這裡把鬼咩?


我們老早就有比798更798的藝術地盤,只是我們親愛的政府高官一手扼殺。(噢,這種有理無理都入哂班政府高官數的指責方式,真是好香港。)
發展還是過度發展?又是這些老問題。每天路過修頓附近,總是被它的鬱結纏擾。


PS:今早某某電台主持人又提醒了我﹣李連杰跟斯琴高娃拿了金像獎一事之下,這警號又響了。

「... 今届获得重要奖项的《投名状》、《门徒》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金像奖完美落幕李连杰斯琴高娃摘得影帝影后)》均为香港与内地合拍,香港电影要依靠内地市场才能重振“东方好莱坞”名声的前景已无可置疑,从本届金像奖的结果中便可瞥出端倪。 」


PPS:每次講這話題我成個人也不由自主地震。

PPPS:我原來是看過很多大人回梁生篇文的伸延文章,但就是沒有看過這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ar yip chui sze,
kitty send this article to me sometime ago, and i responded with some sharing. Please to share with you as well.

love,
ngayu



Dear Kitty,

梁院長這篇文在明報刊登時我已讀到了。他說的,很多人有同感。而對於我,的確幾震撼。我當時立即把情緒吐在紙上,然後SEND了給在劇場認識的朋友/前輩/同事,然後收到了一些分享,然後感覺再不孤獨,然後再上路。
想也與你及有心人們分享。

加油加油加油

love,
雅瑜

一個處於「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及「第一代在香港出生的中國文化人」夾縫中的小丫頭讀完《最後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後的告白
文:李雅瑜

同學阿癲有個獨臂朋友ANDY。為了製作阿癲的達達主義道具,我們就去了ANDY的工作坊。那是ANDY住的地方,屋入面有兩條得把聲的狗,廚房的灶要燒柴生火。大門前停的一輛消防車,是ANDY很多年前不知從哪裡駛回來的。
而近日自己也忙於製作殘酷版哈姆雷特,精神及耐性已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然後讀到梁院長這篇文章。然後有點想哭。
自己對梁院長的文章從來都不會如此快撻著,因為他在文化界的過份曝光程度有如PARIS HILTON,對這種在GRAND NARRATIVE裡招搖的人我都不敢輕信。但這次他說的實在太切身,痛亦痛得太切膚。
梁院長寫的,好像真的在我身上應驗。1984年中英簽訂聯合聲明,家母就生了我。1997年,我13歲。呂大樂教授說我是香港的第四代,如果我也算是個文化人,梁院長說我是最後一代了。我這個大不大小不小的年紀,壟統被稱為年青人,剛好卡在時代夾縫中。小時候與哥哥鬥快背誦整段「北漏渡奶」,看方太在亞視及「MUD太」在笑聲教地球教烹飪。初中在劇場裡被進念開苞,然後開始暗戀林先生。大學時代在好戲量攪陰質教育及其他。剛剛畢業到ART CENTRE上班攪IDEA。愛讀的雜誌,竟然就是《城市中國》(大概是因為樓下阿麥書房有售?)另加左眼目光留連在那本極貴貴到買不起的《PROSPECT》。更恐怖的是,我真的已經離開,身在英國了。
我還沒有能力在外頭混飯吃,但我正意識到這是尋找未來的出路。這種不知何去何從,舉著支旗搖擺著猶豫該往哪裡插的感覺很磨人。大二時開始感覺到香港是留不下去的了。在香港,有被困的感覺。無論在哪一個時空都是「錯過」或是「期待」,永遠不能落正在「發生」。我一定要離開。最真誠及直接的理由是,我要出去看看外面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可是現在有人問我,讀完書後要不要留在英國一起攪劇團,我說不。香港是我的家,在這裡拿走有用的材料後,我要回家植根,建立自己。現在書快讀完了,還有四個多月就回家,植根的想像快要實行。然而,回到香港我可以做什麼?我不能輕易地想像得到,回去後哪裡有我的發展空間。藝術行政工作很有價值,然而藝術行政不到最高級也只能受制於MASS SOCIETY的COMMON SENSE,無癮之餘也無奈得很。創作呢?今屆「香港藝術發展獎」的「傑出青年藝術獎」得主個個30多歲。長老們的目光才剛下放到我的前輩,我這小丫頭看來也要修煉多十年才好出聲。
不自扣帽子扮文藝青年了,學蔡錫昌先生說:「我係香港人」。但什麼樣的香港,才是真正的香港?回歸前的香港是經歷過,可是捉不緊,怎麼也感覺是錯過了。因為《長江七號》,在英國這些多雲間中有雨四時天黑的鬱悶日子裡,我找了些周星馳電影看,越看越喜歡他描繪的小人物和無賴。更驚訝地發現,原來我沒有看過《賭聖》。及後記起,原來在我懂事以前已經被當時的學者及家長灌輸了反無厘頭文化的思想。而周星馳是當中的佼佼者,所以周星馳電影會看壞腦,不該看。至於什麼是無厘頭,為什麼要無厘頭等都是不重要的。18年後,環境原來一樣。問卷調查會問你原不原諒陳冠希,但為了什麼原諒,根本生他的什麼氣等也是不重要的。
剩下來讓我下一代吸收的文化是什麼?
香港往哪裡去了?「香港」不在香港又該到哪裡去找?香港是我的家,是我愛的地方,為什麼要有更好的發展,更有趣的事物,就要離開最愛的地方?一邊在指指點點,一邊逃得遠遠,很有獨善其身的感覺。我很心虛。究竟一切是因為我來得太遲,還是我太心急?如果要等還要等多久?在我們的政府決定好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該建什麼前,可不可以讓我們在那塊土地上一直上演等待果佗?
或者每個香港人心目中都有有一座自己的獅子山。無論香港變成怎樣,無論我去到哪裡(如果我能離開),我都感謝曾經出汗去建設土壤的每一位前輩,因為我的現在全建基於過去。只要香港一日不陸沈,一日仍有未來。香港這個概念我一定會好好珍愛。


2008/4/2 kitty tang :
一个最后一代香港文化人的告白
文/梁文道
  

  在刚颁布的财政预算案里头,我找到没有人留意的「创意经济」这一节,总共只有两小段,其中第一段有一句非常令人感慨的话﹕「香港在创意经济的多个范畴都居于区内领先地位」。但愿这句话不是财政司长曾俊华先生自己写的,因为它就像威尼斯宣称自己是今日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样好笑。的确,香港曾经是区域内的创意经济龙头;同样地,威尼斯也曾经是13世纪的世界贸易重镇。
  
  对于不想看太多数字的读者,我可以用一个最现成的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当年张国荣与梅艳芳先后逝世的时候,内地媒体报道的声势之浩大丝毫不逊于香港。最近的「艺人自拍事件」同样也成了全国话题,只是你会在内地的网络论坛上看到有人留下这样的问题﹕「其实阿娇到底是谁呀?我不大弄得清Twins那两个人的分别。」周星驰的近作《长江7号》令很多人感到星爷不再属于香港,其实在其渐渐丧失港味的内容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周星驰的电影制作从幕后到台前终于会有彻底离开香港的一日。从前只有在香港演艺圈混不下去的人才会北上,如今的情势正演变为只有混得好的人才能杀出香港。
  
  然后我又在第二段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去年11月,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率领本港的创意产业代表团访问上海,参加一个国际性的创意产业展览,为业界拓展内地市场」。那次活动在号称「上海牛棚」的「1933老场坊」举行,恰巧我也在,还碰到不少朋友,有的做设计,有的做建筑,还有的做戏剧经纪人。但他们不是被马局长率领上来的,而是早已在大陆打下江山,如今以内地代表身分出现的香港人。甚至连活化「1933老场坊」这座古迹的搞手也是香港人。当时我问马时亨﹕「你说怎么办呢?一大批香港精英都走了。」他答道﹕「放心,他们会回来的。」回来?回来养老吗?
  
  10年前,荣念曾、胡恩威、陈云和我大概是最早在报刊建议新成立的特区政府要注重创意产业的人,然后又在海峡两岸和他们的官商学界讨论这个当时还算新生的概念,那时不少内地官员只觉得这个念头很有趣。10年后,从北京到深圳,不只出现了大批专责文化创意产业的单位,甚至还有近百个「1933老场坊」这类的创意产业园区。而本来在观念上最领先的香港,现在则有这两段财政预算案上含意可疑的文字。
  
  香港有创意产业的社会土壤吗?
  他们会回来?他们为什么要回来呢?直到今日,你都没办法在无电视上看见香港最出色的音乐录像导演的作品,因为无电视不愿意再花一笔钱向唱片公司购入版权,它宁愿用自己的导演以最低廉的成本再制作一个专供电视播出的版本。香港每年耗用在文化上的公帑超过20亿港币,其中有多少流向艺术家?又有多少成了公务员薪金呢?你去替香港中央图书馆做一场讲座,车马费不过千元;要是在上海图书馆,「劳务费」起码是5000人民币。曾经有朋友替任职机构寻觅一群本地艺术家工作,一个官方的人物居然告诉他﹕「不用给他们太多钱,他们有创作机会就够开心了。」我不知道香港的编剧酬劳特低是否也是这个理由。在香港从事创作就真的要贱到这个地步吗?
  
  我不敢像林夕一样建议政府出钱扶助流行音乐产业,我也怕被人骂,我们都不敢犯下叫政府偏离不干预政策的大忌(其实林夕只是说要建一座音乐博物馆)。不,我不想政府再做什么了,因为一切都已经太迟。就像珠三角各个港口快要取代香港了,港珠澳大桥才打算上马一样。
  
  我不怕香港人才流失,我只怕没有人要来香港。创意产业靠的主要是人,而这些人,无论是第一线的导演和设计师,还是在后面厚植土壤的艺术家文化人,都很讲究环境。这个环境必须开放包容、多元刺激,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沟通竞争,有很多不一样的事情每天发生。香港是这样的地方吗?我们不要再骗自己,说什么香港是个很多元化的大都会了。香港就算不是一个部落社会,也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大众社会(mass society)。大部分的本地华裔居民其实都像,我们喜欢的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思考的方式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的电视有惯性收视,我们的周刊长得都一样。从前搞文学的人办垮了杂志就说香港市场小人口少,700万人真的很少吗?比起北欧国家要少很多吗?光是在纽约,《纽约客》杂志的订户大概就有16万,同类的刊物要是在香港又会有什么命运呢?香港的人口比诸纽约又如何?这其实是一个只有主流没有分众,赢者全赢输者全输的城市。
  
  一个良好的创意环境就算给不了太多的钱,至少要给人尊重。北京的报纸评选年度十大人物,作家和艺术家居然占去一半;在香港当作家要受人重视,或许就得卖燕窝广告。
  
  再说我所熟悉的媒体。一个学者能凭中央台连续每周地讲《史记》而名扬全国,香港电视台又有「文化味」又受人注意的居然就是《志云饭局》了。坦白说,最近一年,我不只辞去港台《头条新闻》的工作,在内地《南方周末》等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次数也快要超过香港了,不是为了那日渐逼近香港的稿费,也不是为了以百万计的发行量,而是为了一种群体理性讨论的氛围。在那里,你或许会遭到很多反驳,但你起码不孤独,而且真有一种我们能够改变现实的感觉。在那里,观念还是被尊重的,观念还是有力量的。
  
  走不走?为何走?
  如果这番话的酸味太重,讲点不扮高深的东西吧。去问问那些不只顾赌波的球迷,香港市面上最好的中文足球杂志是哪一本,他们大概会说是《足球周刊》,一本内地出版的杂志。内地杂志的种类要比香港多,水平要比香港高,这早已不是秘密了。没错,我们拥有全国稀缺的言论自由,但是我们怎样利用这个珍贵的宝藏呢?有一天,当中国真的更开放更自由,香港会不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全国的媒体中心、全国的舆论基地呢?
  
  每当内地传媒把香港捧成「先锋城市」,要我介绍领略香港文化风味的必游地点时,我都会很心虚。你总不能老叫人去看旺角、兰桂坊、文华酒店、阿麦书房、艺术中心和**烛光晚会吧。凡是本报李照兴周日专栏的读者都晓得,厦门有愈来愈多的「乐活族」开了自己的咖啡小店,云南有一年一度的摇滚音乐盛会,重庆有一条任人挥洒的涂鸦街……
  李照兴在他新着《潮爆中国》的序言里以一个十分浪漫的说法去形容我们这些在回归前出生的人﹕「最后一代香港人」。我也要用「最后一代香港文化人」去形容我们这群喝《号外》、《年青人周报》和《越界》奶水长大的文化人,以区别开从《城市中国》、《城市画报》与《新周刊》等内地刊物汲取新知的新一代文艺青年。
  
  终于到了我们这一代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走,还是不走?
  我不是在抱怨什么,我不怨怪政府,不怨怪商家,更不怨怪我深爱的香港人,真的。我只是想客观地描述现实,这个市场的现实,这个社会的现实,如此而已。这么多年以来,我看着许多朋友把工作重心逐渐北迁,从余力为(贾樟柯的老拍档)到欧阳应霁,从迈克到刘小康,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走,不是因为不感激香港养育我启蒙我的恩德,而是出道近20年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为这个地方付出。我们「最后一代香港文化人」可以做的,就是走出香港,然后为接下来的「第一代在香港出生的中国文化人」指路,让他们发现香港以外,世界很大。
  
  梁文道
  牛棚书院院长

翻開李照興潮爆中國某頁

「...這是因為,香港的難題從來如一:我們錯把「我城」當「我國」,只有當香港真正回歸成一個城市的身份,香港人的身份危機才會拭去。而當然,我們不願見到那是靠犧牲香港自家的某種優點來達成,但我們又何曾虛心領會過人家的優點。」

Wednesday, April 09, 2008

给 影子

我知道你永遠是最忠實最勤力的擁躉

就是知道你會來 有意無意給你留兩粒字
就是知道你會來 卻刻意不給你任何線索
就是知道你會來 就留下我想你看到的

等來等去 真的等了太久太久
每次差不多掛到咀角邊 又馬上吞回肚子裡
太多遍

簡簡單單的
回應

驚惶失措

告訴你
如果可以大大聲
我的確會是十萬個願意

可惜 我只是從一個黑洞爬到另一個

Sunday, April 06, 2008

國人

回歸十周年都慶祝完 為什麼我們還不以中國人自居?
我們仍然是那個拿住本belong to nowhere 的Hong Kong(British Overseas)嗎?

那位加籍的堂姐回港一個月,我被編排要成為帶她玩樂的小領隊
但是面對這位完全不懂中文字,口裡說着80年代的廣東話(20年的說話方式變化很大),心裡懷住一個完住保守不接受別人意見的她
和她﹣無數因為無知,誤解而產生的偏見
真是令我無明火起,零耐性

            同時,我亦覺得可悲

我十分慶幸八,九十年代初熱愛中國文化的爸媽沒有因為害怕又或是媚外而帶我們移居外地
否則 今天的我 亦會成為另一頭什麼都不是什麼都唔識又慢吞吞的火星人

雖然很多國內人士/規舉/仍然把香港劃成為國外
而香港仍然有很多害怕番大陸,唔識講國語,抗拒簡體字的人
但是 面對大陸這一個金礦 現實的香港人又多多少少都要頂硬上

一個國家始終都會有好似 程翔和胡佳這一種敢言的人物。
原因很簡單 因為這是我們的國家。

Tuesday, April 01, 2008

四.一

我愈來愈覺得自己很處女座
那種無無為的力求不必要的完美
離開之前 我竟然由𨋢口拆返
好似有什麼遺漏 囉囉攣
有點討厭 這種萌生了一段日子的歉疚
矛盾地 我又正為新新機遇感到無比興奮
酸 辣 交 錯


又是我的老套怪毛病
喜歡月尾把事情完結
月頭再開始另一件新事

我為到我第三次keep住一號番新工而感到高興
月尾不會因為少左幾日糧而難過

Saturday, March 29, 2008

Friday, March 28, 2008

久違了的質感

謝謝你的堅持
在這個數位年代
令這質感得以保鮮

Wednesday, March 26, 2008

分手理論

曾幾何時 大家開始將

 拍拖﹣ ﹣與 ﹣ ﹣工作
             連成一線


雖然大家條件非常好 郎材女貌 
但期望不一致 真是長痛不如短痛

有時候 分下分下 結果又一齊番 仲生埋件塞豆隆
愈做愈有機

這一刻 情況就係電視劇中 
個有錢女 無端端 鍾意左個假扮窮鬼的有錢仔
混亂了一大輪 呀媽幫忙相睇OK左 等住嫁
但係又要氹住扮窮有錢仔 話自己有重病 喊住分手
仲要 搵十個八個同自己似似地既細妹補飛

點知 其實有錢仔一早鋪好後路 終有一天找個更好

所以 
唔使服侍周到

抄馬丁.李先生的一句:沒一個人是不可以替換的。
 

廣末小姐之回歸

順帶一句:如果可以揀,搭機場快線一定比E23舒服。

如果你喜歡,搭咩都是種樂趣。

Tuesday, March 25, 2008

涼子不在家 我得到的是小明那一個小肚腩

Monday, March 24, 2008

轉工活動

本人將於四月一日愉快地進行轉工活動。

特此 通告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卸卸你壓力

預算- 出錯 出軌

將簡單的事變為
人為的 意氣用事的 對抗性的

見到你面黑黑 眉皺皺
我其實 只想你免煩

一直以來 你都訓身勁力撐恆
想講句感激 你也許覺得婆媽

都係 要講喇 唔該哂!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To Ryoko-

明白 本身一詞很玄
即使 你以為看似明白
其實 當中包括住很多弦野和迷思

明白與不明白 不及文字的存在重要
因為 字 確是隨住時間空間意識而改變
字裹行間 最基本的引發點 看似消失

剩下一點意識

Saturday, March 08, 2008

城市、創意、去留

梁啟智﹕城市、創意、去留 (明報) 03月 08日 星期六 05:05AM

【明報專訊】梁文道兄在3月6日的「筆陣」問了一條很認真的問題:面對失去創意土壤的香港,該走還是不走?對此,筆者最近也有點個人經歷可供分享。近半年來,筆者遇到一位在歐美長大的同輩,這年剛好錯落在香港,正在探索人生的路向。對於會否留在香港,她說:在紐約 和倫敦 過活能給我正在世界潮流最前端的感覺,在香港卻不能。

對於她的回答,筆者很想爭辯香港實是一個世界級的社會實驗場,同時卻又無從否認近年來的香港並沒有好好梳理和再造此實驗場的各種可能。表面上看,今天的香港誠然並不有趣。


香港相對於北京 也落後了

別說紐約倫敦,就算是相對於北京來說也落後了。內地現在流行當「京飄族」,全國各地的年輕人都趕着去北京碰機會。北京對這些小伙子的魅力,有如紐約、洛杉磯和三藩市對美國的年輕人一樣;大家都是拿起一個背包和一張車票,實行我拿青春賭明天。這些聚集初生之犢的城市,創意氛圍自然會與別不同。

這些人不來香港,表面上的原因是香港以北的深圳河不等於紐約以西的赫遜河,中港兩地政經制度的不同使人才無從互通。如果容許內地的年輕人可以隨時來港找工作的話,香港的大學生恐怕都會全湧上街示威抗議。政府當局的各種專才計劃近年來不斷推陳出新,本質上就是要面對這體制問題。

然而就算選擇中門大開,創意群體就會有興趣來香港聚集嗎?城市地理學者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曾經提出,創意城市的建立有賴創意階層的形成,而其中以社會對不同生活方式保持寬容至關重要。例如他曾撰文指出美國高科技產業最興盛的城市,剛好也是對同性戀最包容的城市。回看香港,卻只見淫審處的荒謬脫節,和豔照圖冊的獵奇胡鬧。新世代的全球遊牧,如果可以的話,為什麼還會選擇香港?

要探討香港作為一種方法

話說回來,雖然香港未必是某些創意群體的樂土,卻還是需要有人留下來的;尤其是如果我們仍然相信有某些香港經驗是全球獨有,而又未被發掘。這些「港人港事」並不是指咖哩魚蛋或菠蘿油,也不是任何特定的本土街道或建築風貌,而是去問從香港這特殊歷史和政治環境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形態,能否為其他地方帶來一點啟示。套用陳冠中的說法,就是要探討香港作為一種方法。

沒錯,要當一個小資浪漫的波布族,在其他城市比在香港容易做到;要當一個改革社會的批判家,也肯定有其他地方比在香港更易找到共鳴。但或者正正因為怕再沒有人要來香港,某種意義的留下來才更為重要。雖說內地發展日新月異,香港卻好歹也有個「百年現代政府」(陳雲語);還未被整理分析的經驗,我們還有許多許多。香港社會看起來是太膚淺,背後卻可能是因為香港社會太複雜。

全球化的人口研究告訴我們,走或不走已經不再只可二選一;而「香港文化人」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文化人」,恐怕該是兩個雖不相等卻也不相距的概念。香港以外的世界固然很大,卻又永遠有人會選擇走遍千里之後回來香港。如何游移於不同尺度之間,而毋須被去留的問題束縛,很可能恰好就是一個港式創意有待書寫的例子。

Friday, March 07, 2008

RE: 是我多謝你

我們都是弱者
弱不襟風 
等待安慰

有時候 我恨不得遇到挫折
    很想在一個心寧脆弱的狀態
因為
失敗正正也有存生價值

沒有傷心 沒有失意 沒有哀傷
使愉快 安心 舒暢 顯得過於平常

是我多謝你 朋友

是你的經歷太獨突 也暗暗地給我寂寥

也許 你的生命中
太多傷心 太多失意
更多的 會是茫茫然

可幸的是 無論

怎樣也好 
You Survived.
這就是你的生活。
You lived with it.

不想說什麼大道理
而是 平平坦坦並不屬於你。

認命吧。

只是 開心 是有得揀的。

Sunday, March 02, 2008

欣宜

這幾天 也許很多人對這個女孩的看法有180度的改變

下午 
和媽在看電視直播(實在是相當巧合)

我們在討論 為什麼 我這輩的人會這麼討厭這位相傳是食鮑魚大的女孩
除了提醒她 欣宜扮白雪公主咀吳卓HEY 比人投訴到暈之外
其實討厭她 並沒有一個好確實的原因 只可能是佢鳩屎串串共
又或者可能是有一個這樣特別的娘親

相對於其他名人二代 她的明星路 好像是特別難行

經歷了這麼多事 
好像給觀眾多一個層面去認識這個人
加左分

再者 香港明星個個都好係倒模倒出來
而且私生活不檢點
突然 剎出一個咁Family咁Sincere的人出來
來得特別 來得合時

我實在是對於Chubby有情義結 無計

不經不覺仲有半個學期我娘親就退休 
她生我的時候年紀也很大。

Saturday, March 01, 2008

吊起來

事先張揚

有點鄙視這個我


為什麼 我仍是不可活在今天
可否懶理明年的那個我嗎

DAMN IT!

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Hong Kong FDC makes debut investments

Hong Kong FDC makes debut investments
Written by Patrick Frater
Wednesday, 20 February 2008

Story Categories: Edko Bill Kong, Film, Finance, Hong Kong,

HONG KONG – Hong Kong's recently-minted Film Development Council has approved its first movie investments.
State org will put HK$5.2 million ($670,000) into two small-to-medium budget films by first time directors who both have experience in other fields. FDC coin reps 30% of budget in both cases.

FDC has previously committed some $2 million to non-production activities including non-refundable grants to the Asian Film Awards, the Hong Kong Film Awards and the Hong Kong Asia Film Financing Forum (HAF).

FDC is backing "Claustrophobia," a romantic-comedy chamber piece by highly rated screenwriter Ivy Ho. Producer Cary Cheng of Runaway Film Production says the pic's eight scene format and only five characters had put off many traditional Hong Kong backers. "But despite its low budget ($695,000) it has commercial elements including a cast that includes a cast headed by Karena Lam and Ekin Cheng, cameos by Eric Tsang and Andy Hui, and a very established tech crew," Cheng said. Pic has coin from mini-conglom Edko and lensing is now underway. Int'l sales have not been fixed.

Org has also backed the $1.54 million 2D animation "McDull WuDang," the latest instalment in the McDull feature series about an everyman pig in Hong Kong. Helmer is Brian Tse, who was producer of previous McDull pics, and is also developing "Wee Wee the Poop," a bigger-budget 3D animation.

"WuDang is the slice of life that we have come to expect from McDull and although in this one he learns kung-fu this is in no way a kung-fu movie," producer Samuel Choy said. Production is through Bliss Pictures, which produced previous McDull episodes.
"The two approved film projects are of different film types. It clearly demonstrates that the FDF Scheme covers different film categories and production scales to meet various needs of the local film market," convenor of the council's fund vetting committee, Wilfred Wong, said.

FDC, which was born last year following calls that Hong Kong invest public coin in development of new film-making talent, is examining two other funding submissions which will likely be green-lighted in the next two months and some six more at other stages of submission.

While coin approval is largely automatic if all local elements criteria are in place, FDC is understood to have turned down two other applications which failed that test.

Although commercial potential is one of the expected elements, presence of a sales company is not an FDC requirement and foreign sales estimates by the production company are deemed sufficient.

呀經理禽日笑到唔停口 今朝我剪報剪到唔停手

我想講的是 個世界真係好細
個行頭都係

Friday, February 15, 2008

方志恒﹕希望政治


方志恒﹕希望政治 (明報) 01月 09日 星期三 10:20AM

That's why I'm running, Democrats - to keep the American Dream alive for those who still hunger for opportunity, who still thirst for equality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大選正式開打,民主黨參選人奧巴馬在艾奧瓦州旗開得勝,為入主白宮踏出重要一步。

數年前,奧巴馬僅是伊利諾伊州一名小小的州議員,他如何在短時間內登上全國大舞台,成為當今美國最炙手可熱的政治超新星?

奧巴馬:希望批發商

拿破崙曾說過:「領袖就是『希望』的批發商」(A leader is a dealer in hope)。奧巴馬極速走紅,正因為他是一名出色的「希望批發商」。

04年民主黨舉行全國代表大會,當時寂寂無聞的奧巴馬獲安排發言,為總統候選人克里造勢。奧巴馬以《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為題發表演說,大談「希望政治」。他呼籲民眾要重拾美國的立國精神,重振不論出身、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出頭天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演辭裏有這麼的一段:

「希望──在困難的時候,我們需要希望。在動盪的時候,我們需要希望。我們需要無畏的希望!這是上天給我們最大的禮物,亦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所在。」(Hope - Hope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y. Hope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The audacity of hope! In the end, that is God's greatest gift to us, the bedrock of this nation.)

奧巴馬慷慨激昂的演說,感動了不少美國人,令他一炮而紅,瞬間成為全國人氣之王。不但隨即以高票當選參議員,繼而再乘勢參選美國總統。

奧巴馬能夠在短時間內崛起,固然要歸功於他出色的演說技巧及政治感染力。但政治家畢竟不等同於演員,如果沒有能夠打動人心的實質內容(substance),即使表演能力如何出眾也是徒然。奧巴馬的成功之處,在於他能夠將「希望」這個老話題,重新包裝成符合當今美國民情的政綱,令經歷了布殊 8年「苛政」、渴求改變的美國人,找到了新的希望及方向。

從American Dream到香港夢

奧巴馬所講的美國夢,對香港人可謂毫不陌生。

過去數十年香港經濟全面擴張,為各階層市民帶來前所未有的「向上流動」機遇。香港被塑造成一個不論出身、人人也有機會向上爬的社會。這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香港夢」,成為整個社會所信奉的主流價值。

回歸十年的香港,形勢已經逆轉。縱使現時市面一片好景,年輕一代卻慨嘆上位機會愈來愈小,「世代之爭」漸成事實。特首曾蔭權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大談「香港新方向」,現實卻是香港正在重複過去炒股、炒樓、搵快錢的泡沫經濟。在貧富懸殊不斷惡化、中產階級逐漸流失的今天,昔日的香港夢已經幻滅。

當前香港社會的最大隱憂,是社會流動性不斷萎縮。在高度傾斜於金融業的發展模式下,只有少數高學歷、專業精英能夠受惠;大多數的低下階層及普通中產,卻有搵食愈來愈艱難之嘆,更加看不到「向上流動」的希望。

怎樣創造一個有利於社會階級流動的環境,令一般民眾能夠重拾樂觀向上的精神,是特區政府 必須正視的課題。否則,香港的發展只會變得愈來愈畸形。

在最近一個競選集會上,奧巴馬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我之所以參選,是要重申美國夢,為那些仍然渴求發展機會、追求平等的人創造希望」(That's why I'm running, Democrats - to keep the American Dream alive for those who still hunger for opportunity, who still thirst for equality)。

這番話,不是同樣適用於香港嗎?香港需要一個像奧巴馬般能夠激動人心、振奮士氣的「希望批發商」,更需要一個能夠告訴我們新方向的「希望政治」。

網誌:http://brian-fong.blogspot.com


延伸閱讀

作者:Barack Obama

書名: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作者是城市大學 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蔡子強﹕除了天真和傻之外,還有對錯﹗

蔡子強﹕除了天真和傻之外,還有對錯﹗ (明報) 02月 15日 星期五 05:05AM

【明報專訊】香港最值得一提的spin doctor,當然不是劉細良,又或者何安達,而是英皇娛樂王牌經理人──Mani霍汶希。

朋友劉細良在未加入政府之前,曾經與筆者在《明報》一起撰寫這個專欄,其中一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談到:在香港,spin的文化,最成行成市的,並不是本地政壇,反而是娛樂圈;最值得參考的spin doctor心得,不是什麼心戰室實錄,而是英皇娛樂王牌經理人Mani霍汶希的手記。

「每天具體執行spin功能的人士,最專業的是一幫娛星經理人,當藝人醉酒打人或被狗仔隊伏擊,甚或拍得與北方佳麗上房過夜照片時,他們便要與『乜周物周』的娛樂總編『拆』,提出交換條件,希望影響編輯手下留情,平時飲茶灌水免費晚餐演唱會『飛』少不了,所以大家周不時見到一些明星無端端上封面,而且係正面報道,就知道是幕後spin doctor發功了。」

我想兩年多之後的今天,如果細良有機會再重寫同一篇文時,他一定會加上這個新的素材──周一阿嬌 的記者會。

機關算盡的發言和記者會

短短分半鐘的記者會,140多字,機關算盡的發言,滴水不進,我敢打賭,當中一定有很多公關和法律顧問的意見。

不是嗎﹖事件的對錯,以「我承認以前係好天真同好傻,但係現在己經長大了」短短兩句說話,輕描淡寫的帶過,相片的真偽,完全不再提及,要迴避的,當然是其公司英皇集團當初「移花接木」的指控,及可能的法律責任,而「天真」和「傻」兩個形容詞,更與Twins 一貫苦心經營純情、可愛形象,配合得天衣無縫。

霍汶希更聲明,英皇所有藝人將永遠就事件封口,不會再評論事件,美其名為免事件擴大,令藝人受到傷害;而阿嬌的發言不長於分半鐘,不設記者發問,這都可確保新聞報道時,可以讓「官方」苦心設定的版本,原原本本出街,避免讓傳媒斷章取義。

阿嬌發言前,歌迷送上一個寫上:「一定繼續撐孖女,We Support Twins Forever」的蛋糕;發言時,又有秩序地排在後方高舉「一定永遠支持Twins」的燈牌;發言後,又大叫「支持你」、「支持你」……的口號。這簡直是一個經過精心策劃的電視畫面。有報章暗示,歌迷由公司一手包辦。

Timing也是一絕,記者會的明日,剛巧就是老闆新股上市的日子,恰好趕得及「拆彈」。

對錯、教訓,都被spin一一掩蓋

但問題正正是,愈把問題這樣輕描淡寫的帶過,就愈把對錯、責任、教訓等重要問題,一一掩蓋,令社會把學費白交了。

我並不是一個性觀念保守的人,兩個人,關了門,如何男歡女愛,本來不需要旁人指手劃腳。但問題是,今次牽涉的都是公眾人物,是被公司、傳媒、電台(包括港台 ),甚至政府部門,力捧的年輕人偶像,對後生仔有着重大的示範作用。當這些藝人義不容辭的走去當什麼「滅罪、禁毒、太陽計劃……之星」時,在讓自己增添人氣,接受群眾和鎂光燈簇擁之外,他們有否想過自己一言一行的社會責任呢﹖如果阿嬌只是一個寂寂無聞的尋常普通人,不是公眾人物,我們就有更多的理由,對她更加包容。

又或者,如果她是未夠18歲的「後生女」,我們也有更多的理由,對她更加寬容;但一個成年人,一個27歲的成年人,就不能單單以一句「天真和傻」,來迴避對錯,迴避責任。

我想大家的要求十分簡單,闖禍不是世界末日,沒有人要求從此要讓你永不翻身,但最起碼,不能文過飾非,對錯、責任、教訓等問題,要有一個交代。

事件中,有什麼對錯﹖

上月27日,即事件爆發的首天,英皇集團曾公開聲稱相片是遭「移花接木」,並就事件報警,究竟當中是否有人「報假案」、誤導警方、誤導公眾﹖

事件中,有什麼公眾意義﹖

在性觀念開放、Snapshot、後生女對自己身體警戒心日減的今天,阿嬌是否應該講清楚事件對自己所造成的切膚之痛,以及從中汲取到的教訓﹖

這些都不是純粹供大家茶餘飯後「八卦」,而是關乎到下一代成長的重大話題,但是今天在spin的考慮,spin的文化下,都被一一放過。

或許你會指摘我以一個男性霸權的角度來看整件事,那麼我介紹大家看看徐詠璇,周三在《信報》其專欄所寫的文章:

「阿嬌以『天真』和『傻』這些純情、可愛的字眼,將事件輕輕帶過。是她真的不覺得拍這些四級照片有何不妥?抑或是她旁邊的人拍拍心口,告訴她一切等閒?……令人失望的,是阿嬌有太多人包庇照顧,令她也繼續沉溺在虛偽、荒淫、跟紅頂白的最劣的娛樂圈染缸裏。這次過了關,厚着臉皮,博大家忘記,久而不聞其臭,還贏得個『勇敢』面對人生的稱號。背誦了這一大篇話之後,她可能長大了,只是,不見得變好了。」

在性觀念開放、Snapshot、後生女對自己身體警戒心日減的今天,我想徐詠璇正正道出很多母親心中對女兒的擔憂。

以前娛樂圈提到化妝師,人們只會想起「輝哥」(陳文輝);今天提起化妝師,大家恐怕想起的,卻是Mani。而比起前者,後者為藝人化的妝,或許更加巧奪天工;化妝前後,更加判若兩人。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Saturday, February 02, 2008

你精我都唔笨

世途險惡
就是 被誤為初生之犢 得閒冼我一獲甘

好彩 就是由於太得閒 成日可以同d所謂client慢慢玩
事無大小都email 幸得保持清譽

你精我都唔笨 是由多年跟成日走數之free冷冷客仔學番來
交左咁多年學費
仲黎
真係痴媽線 亂哂籠

Friday, February 01, 2008

愛是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

每一個人的
看法都不同
經歷有異

則不能判斷 我 愛與不愛

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流亡美國的波斯王子

終於看了Kite Runner.
跟相像中有異的是,我並不感覺像'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般沉重.
對於Hanssen與Amir之間的故事我覺得是非常感動,可惜當中被美式文化清洗下有很多情節也跳了出來.

流亡的選擇有很多,不一定是美國加州.
而且原作者Khaled Hosseini在書內指向"就不是American Dream" 的元素(i.e:)到美生活,與妻子關係以及領養Sohrab困難的內容都在電影中刪除了.

以精簡內容來陰濕加入大美國主義,真的十分可恨.

不如我舉多一些例子:
1.Amir身為富家子弟,要紓尊降貴入讀二等community college,又要在街上面擺地攤,但係完全沒有任何的cultural shock,沒有任何爭扎,是十分之不合理,好似神奇地去左美國就生活好好,即使其父親經常教授馬死落地行的道理.

2.原小說是寫已為塔利班高層的Assef話如果Amir打贏佢就可以帶Sohrab走,因為Assef自大要Amir輸得心服口服. 但是,現在改了情節,美國化的Amir似乎變得好勇敢即使明知比人打都死撞埋去,而Assef被描繪為野蠻,獨裁,暴力,邪惡. 但換轉角度,Assef在國內是被尊重為執行真主法規的執法者(即使Assef是非常自相矛盾的角色)而在國人眼中Amir流亡海外算得上是賣國,是下流,因為佢有能力也不勇敢去面對殘破不碪的國家. Amir最後都為Sohrab選擇了所有前阿富汗貴族都覺得係好的路 --流亡到美國生活.

3.Amir帶父親到醫院看病那場,父親一見到俄籍人仕就發顛,Amir就笑笑話佢係咁架.其實講起憎,唔會少過美國佬.即使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令陷入戰爭.但係事實上,就係當年美國政府派人去幫阿富汗人打蘇聯佬,訓練左班之後成為塔利班的人去進一步蠶食國家:然後再派另一班美軍去阿富汗打塔利班. 你話係咪諷刺?嘩,真係等美軍打救呀.

一樣係流亡的Marjane Satrapi(Persepolis)流露出國破人亡的感情完全不一樣,好似Amir自己都話,佢都只係家鄉的過客,美國才是真正的家.

決定要一讀作者Khaled 第二本小說'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不可再讓假professional當道

嘩! 多麼有志氣的一句說話

礙於工種問題,最近文職非常.
見到人地畫圖鈎path拍野心郁郁:

事緣- 昨日有某政府部同外判的攝製隊連主持一共六日迫上來公司-一條短短20分鐘既webcast竟然三開部機. 問的不輕鬆,答的不順暢.

然而他們用的方法是扮news作corporate型式的訪問. 想問:你們用哪麼多資源,拍一些普通人也不會看的非常悶的節目有何用.難道真有人會dl落自己部ipod睇?我明白公共機構很多時候都會用一些價錢比較相宜的公司作外判,但是…..唉
這一刻,我還憑什麼擺出一副不屑的樣子去藐人.

願我快點離去…

也許,流水作業也是迫不得以之下自娛的生活

Monday, January 28, 2008

komaneko

行過同事張枱
見到佢個wallpaper有這個猫仔komaneko
佢就send左以下的link比我

stop motion真是令人興奮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會心微笑的一篇

很久很久 沒看到一篇令我從心裡笑出來


出櫃大作戰 方文正

西元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買了董橋的《今朝風日好》。

女朋友突然匯報她母親問及有否拍拖一事,剛吃飽飯的文正立即感到一陣胃下垂。

族人想必明白,雖說這個是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大都會,但出櫃的難度仍然甚高,失敗率也令人望而生畏。然而我們中國人家庭觀念重,一個「孝」字就埋在心底,也渴望有個和和氣氣的家庭,故要達致這個終極的理想境地,必先在事前有一周詳計劃。

文正假設大家都是識時務的俊傑,當然不會在父親大人正在趕公司計劃書的時候走去刺激他,更不會在恒生指數大跌二千點後去挑戰滿手蟹貨的母親。

我們須擇一良辰吉日,希望一擊即中。

記住,聰明人永遠準備兩條路給自己,在心懷最好的指望的同時,也必要作出最壞的打算,敵方(父母)可能想速戰速決而作出令人噴飯的激烈行動,最可怕的是以死相諫。較溫和的手法會是威迫餌誘,如要打游擊戰的話,族人可能要隨時隨地迎接攻擊。

總而言之,要作好長年累月抗戰的準備。

但文正提醒族人,不要過份進取,需知道幸福是要平心靜氣地爭取的。

想到這裡,文正就記起香港電訊的一個老廣告。當中的slogan是「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

共勉之。

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今夜的藍莓批溝雪糕 好食

吃着吃着 感覺良好

相信沒有人會不喜歡吃這個藍莓批
易入口
即使你不愛吃藍莓 個香草雪糕正好給你一點安慰
不太甜

又或者是有一點苦

是的 正好說明 人世間實在是有太多太多
不如意 太多太多 你明知不可接受的

如果你有得揀 你就不再是今天的你

就是有着太多的不能接受
你竟以為自己可以螳臂擋車 可以改變一些不可掌握的

就是有着太多的不能接受
你竟以為自己可以用一切方法去握緊你以為你可以握緊的
到最後你一無所有

就是有着太多的不能接受
你竟天真的欺騙自己 以為這樣可以把自己的傷勢撫平
到最後 你發現都是徒然

我們都不過是過於平凡
等待刺激 等待安慰
逝去的 我們深表婉惜

唯有改變自己的視點
因為進不進這門
或什 何時進這個門 都是你的選擇

朋友, 不知道 你會否來看
只想跟你說
it is a matter of choice- your own choice.

離開很易,就只是走過對面街.

get your own blue berry night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香港向下沉淪的開始

吳志森﹕香港向下沉淪的開始 (明報) 01月 10日 星期四 05:05AM
【明報專訊】港區人大小圈子選舉,缺乏認受性;羅范淑芬強硬強橫,對教育界造成深遠傷害。儘管如此,對羅太參加港區人大選舉,我不存異議。對高官離職前休假參加政治活動的種種限制,剝奪了他們的政治和公民權利,我贊成應該盡快修改。

但香港之所以是香港,而不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因為我們除了着重結果,更重要的,是達至結果的程序,因為程序可以堅持理性,更可以彰顯公義。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將程序理性程序公義棄若敝屣,是香港走向墮落向下沉淪的開始。

先看看時序。
1月2日,公務員事務局 公布修改離職前休假高官可參選人大的安排。
1月3日港區人大選舉會議選出主席團成員。
1月5日港區人大選舉開始報名。時間動作之緊密配合,天衣無縫,嘆為觀止。

再看看內容。只有離職前休假的高官受惠,放寬的,只是參選港區人大的限制,區議會 和立法會 的參選和助選活動,仍在受限之列。無論內容還是時序,明顯只為一人而設,為羅太「度身訂做」的指摘,一點都沒有過分。

為一個人,把遊戲規則突然修改,在香港歷史上已屬罕有。在公務員工會中,事前無醞釀,事後無交代,也極不尋常。如果不是記者心水清,就羅太參選港區人大一事向政府查詢,公務員事務局只會將有關修改作內部通傳,不會向外發布。令人慨嘆的是,這種像做了虧心事一樣的鬼祟做法,回歸十年,一再發生。

遊戲規則可以改變嗎?當然可以。但總要有個醞釀和討論過程,把問題攤在陽光下。但羅太要參選,時間來不及怎麼辦?公務員事務局應該頂住任何內外壓力,嚴格把關,要麼勸羅太放棄參選,要麼要羅太放棄房屋教育福利,提早脫離公務員身分。現在為一個人修改規則,是最壞的選擇,是最大的敗筆。

香港特別行政區 不是一間有限公司,特首不是CEO,公務員事務局也不是HR人力資源部,不是由一兩個人說了算。即使香港是一間有限公司,也要講求合理透明符合程序的良好公司管治,否則難以向股東交代。

即使程序公義逐漸潰爛,不似人形,可幸的是,香港仍與國內的城市稍有不同,我們還有輿論,還有難以堵絕的攸攸眾口。但不幸的是,應驗了余英時先生所說「自我洗腦」的過程,連輿論監督,也顯得愈來愈蒼白了。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感覺良好之幾天

很久沒有寫
有點像樣的blog
從前 生活得閒 有空執執筆

現在 我又回到波濤的另一面
平靜得有點虛

即使如此
沒有什麼可以比得上
跟友人吹吹水
跟愛人拍拍拖
跟自己打打書頂 有更暢快之感覺

做人真矛盾
忙就嗔忙 閒又嫌閒

小猫今早爬入我個被窩 親了我一下

Thursday, January 03, 2008

仆街 遲來了一年的夢

容讓我粗鄙一下
真是仆街!!

今早差一點不想起來

我發了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夢
但它 遲來了一年
就是關於前作 拍我 的.

是的,我有是很依賴發夢給我的靈感

對的. 攝影機不只一個,而是有數之不盡的.!!!!!!!!!!!

激死人!

究竟是我被潛意式影響,還是潛意式在影響我.

我仍會繼續慢慢在把這個不太令人滿意但亦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的物體延寫下去
最多用另一個form 唉.激死人!

不可以放棄!!!!!!!!